數位遊牧的本質——超級個體

最近有個詞比「數位遊牧」這四個字更吸引我,那就是——超級個體。 一開始這個詞是從我很敬佩的創業家侯智薰所開的「超級個體工作術」線上課看來的,後來才知道最早的來源是羅輯思維「得到」APP「超級個體」專欄…

已售完

最近有個詞比「數位遊牧」這四個字更吸引我,那就是——超級個體。

一開始這個詞是從我很敬佩的創業家侯智薰所開的「超級個體工作術」線上課看來的,後來才知道最早的來源是羅輯思維「得到」APP「超級個體」專欄作家——古典,於 2017 年提出的詞,意思是:不依附特定組織的工作者,把「自己」當作一間公司經營,創造自我價值。

在這樣的思考底下,我越覺得比起「數位遊牧」這個詞,「超級個體」可能更像是這個時代下的我們想追逐的目標:不隸屬於某間公司、某個體制,我是自己的營運長、行銷長、財務長,甚至是自己的HR……

自由其實是什麼都要管?!

第一次聽到別人講自己的核心價值是「自由」的時候,當下聽到的反應就是——笑死,誰不想要自由啊?

身為社畜的我們,誰不希望能有自由的工作環境?但其實我們都知道,自由根本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愉快。如果只是單純想「逃離」制式的工作環境,遲早會陷入另一種焦慮。所以我們必須認清,選擇這樣工作模式的代價是什麼。

那些看起來可以到處移動的人,沒有上下班打卡,沒有公司制度去規定什麼時候要開會……但現實是——很多時候其實是要當自己的老闆,沒有制度等於要自己設計制度,沒有人訂 KPI,你就得學會自己審核自己。

 

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經營

開公司,就是要賺錢。所以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——學會思考商業模式。

我的收入不會只有「單一案子」,而是刻意設計出一種多元組合:有長期穩定配合的顧問型案源,也有短期密集衝刺的專案型合作,還會留一些時間給實驗性創作或教學,播一下未來可能收成的種子。這就像一間公司不能只靠一個客戶活下去,一旦失去就全盤崩潰,我也不會讓自己只靠一種收入模式維生。

再來是品牌與定位。你總不能一家公司什麼都做,什麼都接吧?我開始學著盤點自己的能力資產、累積作品集,也練習說出「我不接這類型的案子,因為不適合我」。一開始會怕說「不要」會錯過機會,但後來才發現,說「不要」是幫自己留下更適合的機會。

然後是時間與精力的管理,這點超重要。我們必須有一套自己的系統,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、怎麼切換任務、怎麼安排高效與鬆動的節奏。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該衝、什麼時候該停,什麼時候對自己嚴格、什麼時候該對自己溫柔。因為當你是一間公司的時候,唯一能為你維修和補血的,也只有你自己。

所以為什麼大家常常都說:自由來自「自律」。因為當沒有人逼你時,唯一會逼你、會推動你、也會接住你的人——只有你自己。

 

我的核心價值,就是「我」這間公司的營運哲學

前陣子,我用游舒帆 Gipi 老師最新的一本書《用商業思維優化你的人生選擇》重新盤點自己,找出了五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價值觀:利他、智慧、安全感、信任、自我實踐(不分順序)。

這些價值,乍看之下有點抽象,但其實每一個都直接影響到我每天的工作決策,甚至情緒狀態。這就是我這間「個人公司」的營運哲學:

  • 利他:我其實是那種「幫別人做事」才會有幹勁的人,如果一個案子能因為我的關係、讓對方獲利或讓對方開心,我就會覺得自己做對了!
  • 智慧:我追求各種對人生、對自我的理解,如果一個工作或一個案子能讓我學習到越來越看懂人、看懂選擇背後的動機與結構,也願意花時間面對自己的盲點、失誤與恐懼,這就會是很棒的學習。
  • 安全感:自由不代表想天天冒險,我會需要分配穩定收入與實驗型專案的比例,讓自己在不確定中仍有節奏。
  • 信任:一個合作案最重要的條件不是價碼,而是人。如果對方不透明、不尊重專業,我會選擇婉拒。因為我知道,信任一旦受損,修復成本比錢更高。
  • 自我實踐:我希望自己每個階段的工作,都能把我推向「更像自己的樣子」。不是更成功、不是更有名,而是更靠近我心裡想成為的那個人。

這些價值一點都不抽象,反而很務實。它們幫我做選擇、設定邊界,也提醒我不要只是工作,而是要「活著」。

 

收入組合,也是一種選擇自由的練習

既然把自己當成一間公司,就不能只想著「接案養活自己」,而是要思考「這間公司要如何獲利且可持續」。

我把自己收入來源分成三類:

  1. 穩定現金流:主要收入來源,例如長期配合的集資顧問案、內容製作案,這是「底氣」。
  2. 品牌與專業轉化:像是教學、寫作、社群經營,這些會慢慢累積價值,也能轉為被動收入。
  3. 實驗與創新:像是跨界合作、創作者孵化。短期不一定有馬上快速的收入,但未來有可能帶來高成長。

這樣的組合是一路跌跌撞撞、邊走邊調整出來的。學會分散風險、控制時間分配,才是真正的自由,不是亂接一通的忙碌。

 

心理韌性——個體工作者的最大的挑戰

沒人跟你一起喝下午茶,沒人會幫你排會議、寫報告、接球,連失敗都沒人知道,成功也不一定有人在意。

所以說到底,最大的難關其實是:你能不能在沒有人監督的狀態下,依然持續相信自己。

試著練習每個月做一次能量檢測,每季回顧一次自己的選擇,有時候還會問自己一些看起來很哲學的問題:

  • 我還快樂嗎?
  • 現在做的事還值得嗎?
  • 有沒有什麼事,是我一直在忍耐但其實該調整的?

這些反思不是裝文青,是自我進廠維修。我必須很清楚的知道——「我」是一間公司,但我同時也是這間公司唯一的「資產」。


結論:成為超級個體,不是炫耀自由,而是學會承擔

「超級個體」這個詞吸引我,不是因為它聽起來很酷,而是它正好描述了我現在的狀態——

不依附特定組織,但能夠獨立創造價值;不靠「上班」養活自己,而是靠持續自我更新,讓自己成為值得信任、合作與投資的存在。

這條路沒有多厲害,但它很真實,它逼你成長,也讓你面對自己所有的優點與漏洞,而這一切的過程中,最大的回報從來不是錢、不是掌聲,而是你會越來越喜歡那個願意承擔的人——你自己。

 

責任編輯:李悅嘉
#數位遊牧 #遠端工作 #Nomads #stationcafe #超級個體

🏢『𝗦𝘁𝗮𝘁𝗶𝗼𝗻 & 𝗖𝗮𝗳𝗲.』以提供優質的第三地空間為目標,融合咖啡館、辦公室與會議環境,適合各型態的自由工作者。
📝 營業時間
☀️早上𝟎𝟖:𝟎𝟎 ~🌙深夜𝟎𝟏:𝟎𝟎
📞 聯絡方式:
電話|𝟎𝟐-𝟐𝟓𝟓𝟖𝟖𝟏𝟔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