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責,才有自由—真正的自由,是你可以為自己做決定、也能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

在討論數位遊牧、遠端工作議題的時候,常常會聽到有人問,想要離開現在的工作/城市/生活方式,想要得到更自由的工作模式,但卻又不知道能去哪、要做什麼……這類的狀態,有點像是卡在「不知道該怎麼開始」…

已售完

在討論數位遊牧、遠端工作議題的時候,常常會聽到有人問,想要離開現在的工作/城市/生活方式,想要得到更自由的工作模式,但卻又不知道能去哪、要做什麼……這類的狀態,有點像是卡在「不知道該怎麼開始」。

我完全懂這樣的迷惘,因為我也曾經走過那段找不到出口的日子。

我過去也曾經因為各種原因想逃離辦公室體制,中間花了很多年的時間調整,一開始接觸遠端工作還是有許多不適應的部份、對自我管理、自律的要求總是難以達到期待。但到現在,我已經可以比較自然的享受遠端的工作模式,體驗什麼是「一邊工作、一邊好好生活」。

我可以很坦白地說:自由,不會解決你的無力感;只有責任,才能幫你獲得生活的主控權。

朋友 A 覺得辦公室文化讓他窒息、公司制度很官僚,他每天打開電腦就想關掉,如果有機會也想跟我們一樣做個數位遊牧民族。但每當我們推薦他試著經營斜槓、副業,或是申請一些可以遠端的 side project 後,他總是回:「主管坐我後面,根本沒辦法斜槓」、「我工作時間太死,哪有空接案」、「你比較幸運啦,我沒你那麼自由」……

起初以為他是缺乏資源或選項,後來才慢慢理解——有時候,不是沒有機會,而是還沒準備好跨出第一步。

不管是哪種轉變,責任感都是關鍵。當我們願意開始為自己想要的人生負責,就會更有動力去尋找方法、爭取空間、推自己一把。而這份決心,是無法由別人代勞的。

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一個圖表——當責階梯。責任感不是 0 或 1 的問題,而是一個光譜:

最底層是:否認 →推卸 →抱怨 →等待

中層是:承認 →尋找方法 →採取行動

最上層是:主動解決 →持續優化 →協助他人

很多人常常覺得:如果現在的工作太累、薪水太低,只要換個地方就會好。但如果我們面對卡關的第一反應永遠是:「這個制度不合理」、「別人比較幸運」、「現在真的很難」——那麼即使換到任何地方,你也會遇到新的問題,然後繼續抱怨。

⬥ 因為地點不是問題,責任感才是。

自由工作或數位遊牧,坦白說只是看起來很輕鬆愜意,但本質上,其實是更需要自我管理與自我承擔的選擇。你必須自己排進度、處理客戶各種疑難雜症、報稅、找合適的居所、控預算、規劃人生的下一步。

⬥ 最好與最壞常常是一體兩面:沒有人逼你,但也沒有人幫你。

這幾年來我最大的體悟是——越自律,越自由。這句話不是我發明的,但我現在終於理解,惟有你越掌控生活的節奏,才越能降低很多事情的不確定性,同時,也才能越有時間和餘裕,做自己其他想做的事。

當然,你還是可以抱怨現在的工作和生活(畢竟我們都是人,很難不抱怨吧),但抱怨以後或許可以想想:「那我能做什麼?」「下一步是什麼?」

朋友 B 正在一個數位遊牧的生活中,其實常常也感覺他對自己的選擇有些焦慮,只是差別在於,每次當他卡住的時候,他會有比較多的自我反思:

「那個案子沒接到,可能簡報邏輯還可以再修一下。」

「最近效率很差,可能是我把重要的事塞在能量最低的時段做了。」

「我好像太分心在瑣事了,得回來整理一下優先順序。」

這些回應都不是「我要放棄」,而是——我知道這是我的選擇,我會調整/修正它。

這就是當責,也是我最佩服的自由工作者精神。

如果你想要更自由、走向遠端、數位遊牧的生活,那你更應該提早開始練習為自己的人生決定「負責」。

⬥ 責任,不是壓力,而是你開始掌控選擇的起點。

因為每一份自由,背後都是選擇責任後的結果。

 

責任編輯:李悅嘉
#數位遊牧 #遠端工作 #Nomads #stationcafe #斜槓 #當責